找到相关内容137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缘起无我和四法印

    建商时时刻刻也是缘起无我的。   二、四法印   四法印是“诸行无常、漏皆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”,我们继续以这栋大楼作譬喻,来掌握四法印的意义。   (1)诸行无常 ...粒子都是有为法,具有生灭无常的缘起性质。同理,身心五蕴也是有为法,具有生灭无常的缘起性质,这就是“诸行无常”这一法印所要表达的。   (2)漏皆   大楼在盖建过程中,虽...

    林崇安教授

    缘起|四法印|轮回|般若|中观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08115730170.html
  • 谈“生命”

         青年学者问:“佛家讲‘漏皆’,生命既在成长,自然有所消逝。是不是凡是生命,本质上就与痛苦连在一起?”   师言:“生与死本来是连在一起的。死,最痛苦的并不是死亡本身;死者已无痛苦,而是活着的人,每想到死,精神上一阵威胁的痛苦——死去的,并不只是肉体,还有爱别离;人生所爱的一切,都舍不得离开,而又不得不离,这是精神上最大的折磨。我们有生的那一天,就一定死的那一刻。一般所说的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|证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2008453173.html
  • 路遇“弥勒文化”

    佛教”。可以说,弥勒文化是“以人为本”的文化。  弥勒菩萨是个“乐观主义者”。佛教的 “四谛”——“知、断集、慕灭、修道”,认为“漏皆”,主张“苦修苦行”才是“解脱之道”。但一味地“苦海无边”也...与不,还要看你怎么看,怎么想。当前,世界金融危机引起一片恐慌,大概就很需要一点乐观主义精神来提振信心、摒弃慌乱,才能沉着应对、稳健前进。每临大事静气,每临难事先打气。逆境中不怨气冲天,顺境中不...

    叶小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2266074.html
  • 世亲菩萨

    :  一、三法印是唯识根源:阿含圣典的要义不外三法印,三法印即是:三观—诸法无常观诸法无我观漏皆观—涅寂静  涅静,实是三观的结果,虽可称为四法印,其实仍是三法印。此照唯识学,“诸行无常”,即是虚妄分别的心、心所法,以及其所变现的诸法。“诸法无我”,即是由人空法空所显的人无我及法无我义,阿含中虽不分人法二义,实已含此二义。“漏皆,涅寂静”,也正是大乘发挥的胜义;大乘的“无住涅”亦由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1851544.html
  • 正行供养——最殊胜的供养

    地论》说:“少时少时,须臾须臾,下至如抅牛乳顷。”“修习四无量心”,是普遍对一切有情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。“修习四种法集”即修习“四法印”,也就是修习诸行无常、漏皆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。“能...供养相比,超胜一百倍、一千倍,乃至邬波尼杀昙倍。《普贤行愿品》说:“善男子,诸供养中法供养最,所谓如说修行供养、利益众生供养、摄受众生供养、代众生供养、勤修善根供养、不舍菩萨业供养、不离菩提心供养。善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供养|广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5/1140029476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请简单谈一谈"十二缘起"。

    是现在的惑和业,招致未来的生、老死的苦果。这些都是"漏皆"一句所包括的内容,也就是四谛中谛和集谛的内容。 ...爱、取、同是生死的因。说到这里,已经说明了惑、业、的因果关系。为了进一步考察生命欲(爱)之所以发生,则必须说明(6)受Vedanq、(7)触Phassa、(8)六入Sa=qyatana的关系。受是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423810700.html
  • 佛教与阿Q精神

    漏皆”则称四法印。  一位信奉佛教的朋友说:“要看透、更要放下,希望真的能让心灵早一些回归净土”,其实看透难,看透不难放下难。活着,身在物中,心生物外难,所以就争就累。我倒以为,人上进,比如升官发财是...佛教与阿Q精神  佛讲究修行,不是苦行僧吗!再进一步说是修为,我等俗人都差得极远,那是一辈子的事吧应该。不过,俗人虽头顶三千烦恼丝也会努力的,去不断完善自己,去珍爱生命,去善待别人。修行也好修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95656626.html
  • 问:十二缘起如何理解?

    。无明、行是过去无始以来的惑和业,招致现在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的苦果;爱、取、是现在的惑和业,招致未来的生、老死的苦果。 这些都是‘漏皆’一句所包括的内容,也就是四谛...的简单解释就是生命欲,它是生命活动的本源力。 生命欲才追求执著,追求执著才种种身口意的活动而业力的存在,招引生死之果。所以爱、取、同是生死的因。说到这里,已经说明了惑、业、的因果关系。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20190578236.html
  • 佛教里如何理解“

    从诸获得解脱。他知道的当下四种相,即为四法印,证了四法印,即得解脱,即得涅槃。四法印就是及离的道理,那就是:诸行(行蕴)无常、诸法无我,漏皆、涅槃寂静(空),简言之即是无常、无我、、空...及心所。这里所讲的行,是指极微细的意识状态,一般人如果能修到无想天,或是修到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定,此时,虽然已经没有物质的色蕴,已经没有情绪等的心理活动,但是仍在三界之中,还是一个心意的生灭起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31481254.html
  • 问:佛教里如何理解“”?

    的当下四种相,即为四法印,证了四法印,即得解脱,即得涅槃。四法印就是及离的道理,那就是:诸行(行蕴)无常、诸法无我,漏皆、涅槃寂静(空),简言之即是无常、无我、、空。若不觉悟诸行无常,...极微细的意识状态,一般人如果能修到无想天,或是修到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定,此时,虽然已经没有物质的色蕴,已经没有情绪等的心理活动,但是仍在三界之中,还是一个心意的生灭起伏和迁流变化,行依然在运作。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17391685298.html